工业革命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时代,大大加快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20世纪80年代人类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最突出变化是产生了可持续发展思想。《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02:绿色发展必选之路》提出了让绿色发展成为一种选择,中国应该走一条以保护环境为前提的绿色发展之路。而绿色发展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产生的生态文明新理念。
工业革命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时代,大大加快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但传统工业化以大量消耗资源、排放大量废弃物为特征,以人为万物的主宰,以征服和掠夺自然为生存发展理念,导致了全球能源危机、资源危机和生态危机。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们逐渐认识到人类所面临的发展同物理极限、社会极限的冲突,《我们共同的未来》(1987年)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模式,一度给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人类的发展并没有像期望的那样步入可持续发展的大道。
20世纪80年代人类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最突出变化是产生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深刻反思工业革命以来人与自然的关系、力图转换思维寻找新的发展模式的一个尝试,它对保护和发展环境资源、满足当代和后代的需要提供了一个新的路径,有利于在工业文明的框架内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在一定程度上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是代际生态伦理。代际生态公正是指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生态公正,既不能为了当代人利益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而使子孙后代无自然资源可用,也不能为了子孙后代的利益而使当代人不能使用现有的自然资源,合理的状态应该是自然资源的使用既满足当代人生存发展的需要,又不会对子孙后代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为子孙后代留下可供利用的生态资源和发展条件。
当然,可持续发展强调代际生态公正,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种际生态公正、代内生态公正和个体间生态公正。它是人类基于生态危机日益凸显的严酷现实而作出的理性选择,具有深刻的生态伦理意蕴,坚决主张对生态资源的合理和正当地开发和利用。而要真正构建一个人类未来发展的全新模式,必须转变发展模式,植入绿色发展理念。
《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02:绿色发展必选之路》提出了让绿色发展成为一种选择,中国应该走一条以保护环境为前提的绿色发展之路。进入21世纪后,中国在绿化造林、草原保护、水土保持、防沙治沙、各类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使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取得成效,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绿色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十二五”规划纲要》以绿色发展为主题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绿色发展规划;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绿色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方位的绿色转型,绿色发展更贯穿于《“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始终。
绿色发展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产生的生态文明新理念。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极其深厚的生态文化积淀,为生态文明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道家、儒家、佛家、墨家等传统文化中朴素的生态理念在当代极具历史继承性。儒家推崇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佛家提倡现世与来世之间的和谐、道家探寻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为新的历史时期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建立空间和时间上的“共生和谐”相统一的生态文明观奠定了文化基础。现代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提供了一个现代化、工业化背景下人类走向未来的发展模式的有益参考。
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绿色发展既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又保护自然,既满足当代所有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生存和发展需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模式和路径。